名师风采
成员简介
幼儿园拓展性运动空间生成与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拓展性运动空间生成与创设的实践与研究
顾力群名师工作室成员 定海区机关幼儿园 王蓓鑫 2018年1月
【摘要】幼儿园拓展性运动空间的生成与创设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园拓展户外体育活动的空间,利用各种运动空间的生成载体为幼儿提供有效、有趣的活动场所;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在活动中的自主、合作、分享的态度;增强教师对运动空间的敏感度,学习合理利用空间,关注空间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运动空间 拓展性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器械,利用周围环境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幼儿体育游戏和活动,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激发和保持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获得丰富的运动体验,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在经常性的练习中逐步获得提高和发展。
但是目前部分幼儿园的活动场地明显不足,只足够一两个班级进行活动,活动空间狭小,幼儿的活动时间不够,教师的“预设”大于幼儿的“生成”这些实际问题。如何有效的扩展幼儿园的运动空间,增大运动空间的利用率,除了教师的寻找和创设,幼儿的生成和拓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本课题就从拓展性运动空间的生成模式、生成途径、生成策略、管理调控这四方面入手,让大班的幼儿和教师一起开发和创设适宜、有效、有趣味的运动空间。
一、概念的界定
运动空间: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运动空间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拓展性运动空间:是指教师和幼儿利用园所的各个有效场地,通过区域的划分、材料的增设、教师的指导,让幼儿产生运动兴趣,引发幼儿自主探索,提高运动技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二、实施策略:
(一)拓展性运动空间的生成载体
我们在幼儿园发现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各种场地,如何有效的提升这些运动空间的使用率,首先我们要先寻找到这些运动空间。
1.以现有运动区域为载体
我们幼儿园每天上午都有全园一起做操的习惯,还有上体育课的传统,所以,幼儿园有一块较宽敞的、平坦的空白空间,在这个空间上可以开展集体游戏,可以开辟车道, 集体运动空间还要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利用率很高,尤其是小型自制玩具的游戏,如玩风车、玩沙包、玩飞碟、走梅花桩、玩轮胎、玩球等。
综合区的设计:综合区里根据幼儿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班级、跨班、混龄等多种形式的自主活动。
器械区的设计:运动器械区摆放攀登架、滑梯这样的大型组合玩具和秋千、跷跷板、转椅这样的中型玩具。
沙坑区的设计:由于沙子的特性柔软,能有效的起到保护的作用。幼儿适宜在沙坑进行自主建构,增设一些有高度的攀爬、悬垂区域,沙坑里活动会增强孩子内心的安全,对孩子的安全又一定的保障。
2.以立体空间为载体
幼儿的攀爬和悬垂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利用树、墙体、大型玩具的改良来提升高度,让幼儿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挑战不同层次的高度,锻炼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
各种高度的树:各种造型和高度的树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生成和拓展运动空间的平台,各种辅助材料的提供,能有效提升幼儿钻、攀爬、悬垂等运动水平。
●攀爬的设计:以情境性的贯穿,让幼儿利用软梯爬到一定高度后在鸟窝里掏鸟蛋,并运到指定地方,增强游戏趣味性的同时,也提升幼儿攀爬能力的发展。
●钻的设计:利用各种长短宽窄不一的皮筋,在树上随意打结,拉成一条条障碍,供幼儿钻、爬、跳,在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打结和整理皮筋的技能。
●平衡的设计:把绳网拉成网状,可以平面、也可能向上延伸,锻炼幼儿的平衡和攀爬的能力。
●悬垂的设计:各种绳子或者吊环固定在树上,训练幼儿的悬垂能力。
墙体:创设攀爬墙,在墙面设置轮胎、爬网、攀岩石等,它能提供幼儿许多机会满足自己的运动欲望,攀爬墙在一个相对低的层面上提供了一个运动的多样性,攀爬不仅能够调动全身器官,促进四肢力量协调发展,增强幼儿的平衡性、灵敏性、协调性,而且还能培养幼儿勇敢、沉着、顽强、谨慎的心理素质和不惧困难的自信心。
大型玩具改良:现有的大型玩具已经不能满足大年龄幼儿挑战高难度的兴趣,在原来的基础上向上增高,提升大型玩具的难度,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挖掘幼儿的身体极限。
3.以绿化环境为载体
在我们幼儿园有很多的小树林、草坪、长廊等一些固定区域,充分发挥这些固定空间的特点,有效的利用这些组织体育活动。
长廊:连接室内与户外,也可以连接户外多个游戏区;在夏季变成绿荫长廊供幼儿嬉戏;也可以在长廊设计爬索、吊挂幼儿跳高摸的物品;也可以在长廊设计休闲长椅、石桌等。
小树林:在小树林里栽种了各种树木,包括果木、花木等,在小树林里吊挂秋千、摇椅等设施,保留树林的土质地面。
草坪:草坪不是观赏草坪,应该允许幼儿上去滚爬戏耍;也可以铺设带状草坪,或者在裸露的地面铺设草坪,作为软化地面的手段。
4.以区块边角为载体
除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运动空间,还有一些边角的运动空间也可以充分利用。
门厅:幼儿园的门厅平时除了接待入、离园的孩子和家长几乎就没派上什么用场。可以利用门厅进行一些球类的体育活动,如:曲棍球、足球等,这样能让孩子既局限在固定的空间里,又可以在小空间玩出新花样。
楼梯:平时除了上下楼梯,也几乎没有完全开发出楼梯这个边角空间的利用价值,可以在楼梯的一边铺上硬板纸做的滑滑梯,让幼儿又能享受在楼梯上走、跑的乐趣,还能感受到在楼梯上滑滑梯的刺激。
2.以室内运动空间为载体
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是指室内开展的体育活动,是户外运动的一种补充,借以弥补因户外天气不好或场地条件的局限造成的不利,达到锻炼的目的。我们幼儿园就可以利用空旷的厅室,如多功能厅,教室空地等,充分利用桌子、椅子、玩具柜等,最大发挥室内环境所特有的优势和潜在功能。
●钻爬场地的设计:利用椅子与椅子背的放置,形成了一个幼儿只能匍匐爬的动作练习,为了能够爬过这样的障碍,幼儿不得不压低自己的身体进行匍匐动作的练习;利用橱柜和桌子以及椅子的不同高度,自然的形成一个由低到高的练习层次,可以进行匍匐爬、膝盖悬空爬、手膝着地爬等多种爬行动作。
●平衡场地的设计:两个桌子与竹梯的组合形成了一条具有一定高度的独木桥;用椅子和竹梯组合也可以组合成独木桥,其次可以运用椅子的来回摆放组合成一条像迷宫一样的小道。
●柔韧场地的设计:在场地上悬挂各式高度的彩带,让幼儿手持彩带做各种柔韧的动作,可以转圈、伸展、倒挂等等。
(二)拓展性运动空间的生成模式
拓展性运动空间的生成模式通过幼儿的自主发现、探索、寻找、分享中生成运动空间,教师与幼儿共同在运动空间中创设环境、增设材料、提升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以各种形式的组织方式与幼儿共同开展体育活动,引发幼儿自主探索,提高运动技能。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显性指导提高幼儿的动作技能,隐形指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教师和幼儿可以在活动中、活动前、活动后对活动规则、步骤、过程进行调整,以小组、个别、集体等形式开展。活动后幼儿再次寻找新的生成点,不断的循环发现。(以游戏穿越封锁线为例)
1.幼儿自主生成:活动开始初,教师让幼儿把皮筋绑在一些桌椅板凳上,让幼儿进行活动,但渐渐的满足不了幼儿的游戏欲望。于是,老师请幼儿自己寻找适合玩“穿越封锁线”游戏的场地,在一次次的尝试和寻找中,幼儿们发现大型玩具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于是新的运动空间就生成了。
活动初期:拉皮筋的游戏材料仅仅是长椅
生成新的游戏空间:幼儿们找到了大型玩具,但是拉皮筋的花样比较单一,简单。
2.师幼共同创设:发现新的活动空间后,教师发现幼儿们仅仅局限于大型玩具,没有研发出更多的游戏空间,于是教师和幼儿一起开辟不同的领域,有挑战性,适宜性的活动区域。于是大树、爬梯、滚筒都成为幼儿们可利用的空间材料。
再次生成新的游戏空间:与教师共同寻找了大树作为拓展的空间
增加新的辅助材料:利用爬梯、垫子等材料继续提升游戏难度
3.体育活动的开展:在活动空间生成后,幼儿就可以自主的开展体育活动。
幼儿自由活动:在拓展空间和使用多种游戏材料后,穿越封锁线的游戏开始了
4.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指导。显性指导主要体现在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上,而隐形指导更趋向于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让幼儿相互模仿、学习、体验、交往,形成新的游戏方法,提升动作技能。就如“穿越封锁线”的游戏,当教师发现孩子的空间布局有点局限的时候,教师通过提问让幼儿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提升问题,更进一步的扩大幼儿的游戏思路和游戏范围。
(三)拓展性运动空间的生成策略
在幼儿园与幼儿一起寻找到这么多可以利用的运动空间,那么到底该如何最大化的发挥这些空间的利用价值呢?
1.以功能性引领的空间生成
幼儿经常在某一活动空间重复性的不断操作与组建同一个活动内容,从而对此活动空间生成特定的游戏模式。这是由幼儿自发生成后,师幼通过空间活动的功能性进行体育活动的创设与开发。
功能 |
空间特征 |
内容列举 |
辅助材料 |
走 |
空余的场地 |
蛇形走 |
各种头饰 |
跑 |
现有的运动场地 |
接力跑 |
接力棒,各种头饰 |
跳 |
现有的运动场地 |
袋鼠跳 |
自制布袋 |
投 |
利用空余的墙体 |
炸碉堡 |
沙包、塑料碉堡 |
爬 |
运动器械区、不同高低的树 |
穿越封锁线 |
各种长短宽窄不一的皮筋 |
攀登 |
不同高低的树 |
掏鸟蛋 |
软梯 |
悬垂 |
运动器械区 |
比一比 |
大型玩具、吊环 |
平衡 |
草坪 |
树桩迷宫 |
各种高低不一的树桩 |
2.以材料辅助的空间生成
幼儿根据幼儿园现有的各种材料,去寻找适合组建这些材料的最佳运动空间。
块状零散材料: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块状零散的材料,例如木桩、木块、平衡板、木板等材料,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去寻找适合的活动场地。如:树桩的运用,幼儿们可以把树桩放到草坪中,也可以将树桩放到沙坑里,因为把树桩和木砖放在沙坑里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因为沙地是凹凸不平的,在活动中要充分保持身体的平衡,才能完成挑战。这比树桩迷宫更加提升了难度。
线性延展材料:有一定延伸性的材料在幼儿的活动中增加了难度,如何寻找到有效的空间把这些材料组建在一起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如:在游戏穿越封锁线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了很多长短不一、粗细不同的皮筋,让幼儿去自主创设封锁线,幼儿可以把材料运用到大型玩具中,在大型玩具上拉各种高低、交叉的封锁线,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材料如梯子、垫子、彩虹桥,把材料与运动空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片状平铺材料:幼儿园有很多片状平铺的材料,如:垫子、报纸、横幅、席子等材料,这样的材料如果只是简单的平铺让幼儿活动,这样很容易降低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将这些材料与运动空间相结合,既能达到活动的趣味性,又能让幼儿从中学习和掌握新的运动技能。如:一些木板,幼儿可以将这些木板架到花坛上,会提升木板的高度和倾斜度,可以用来滑滑梯,也可以用来当平衡木,非常有趣。
3.以图示提示的空间生成
教师通过设置场地图或者图标,让幼儿寻找适合的场地,组建活动器材,从而达到幼儿运动技能的发展。《指南》中倡导尊重幼儿的个体需求,鼓励幼儿自设场地、自主运动。如何体现根据图示自主生成活动空间,体现活动空间与的价值呢?
(1)教师预设图示
活动中,教师出示任务图示或者图标,供幼儿结合图示来完成任务。范围的大小,路线的长短都由幼儿自己掌控,让他们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活动空间、自主摆放器械,让户外运动更加富有乐趣。
(2)幼儿生成图示
A.支持并鼓励幼儿大胆创设图示,可以通过前一次活动经验进行总结和提升,创设下一次的图示。
B.幼儿以小组形式,通过协商、合作来进行创设关于自己布置运动场地的图示。
C.在活动中,教师提供纸、记号笔等,供幼儿在活动中能随时进行图示的修改。幼儿通过生成图示,进一步巩固对图示的设计,以及提升幼儿在户外活动中的自主性。
4.以绘本迁移的空间生成
教师把绘本中的故事情境放到户外体育活动中去,让幼儿根据故事情境选择活动空间、材料;重现故事内容。
绘本介绍:《母鸡罗丝去散步》讲述了母鸡罗丝去散步,母鸡和狐狸间的冲突和危机在欢快的气氛中一次次地化解,特别配合孩子的心理和情感。
绘本中有一条母鸡和狐狸共同走过的路线: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回家。每经过一个场景母鸡和狐狸都采用了不同的动作技能,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进行活动。
幼儿活动:幼儿在学习了绘本后,对母鸡和狐狸的路线非常感兴趣,经常性在教室里用桌椅板凳进行活动,于是,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活动场地中,把自己想要生成的路线重新设计和分配,这样一个新的运动空间就生成了。如图示:
幼儿选择好运动空间后,开始添设一些辅助材料帮助游戏更好的开展。
(四)拓展性运动空间的管理调控
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如何兼顾生成拓展性运动空间的安全与自由运动,这还有待于教师对安全调控策略的合理运用:
1.标志调控
标志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的使用是可行的。幼儿入园后,已开始接触各类标志,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逐渐认识各种较为复杂的标志,并根据标志进行相应的活动。
(1)流程图的标志:在拓展性运动空间生成之后,教师可以如部分幼儿园把幼儿的一日活动以流程图的形式固定下来,引导幼儿依据流程图上的标志确定该环节该进行的活动。
(2)区域划分的标志:生成空间后,教师可以根据年龄段或者班级来划分运动空间,利用标志引导幼儿运动的位置、方向及方法。
(3)安全区域的标志:标志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运动时应遵守的规则,如在滑滑梯上贴禁止往上爬的标志。
2.常规调控
户外体育活动常规的缺乏往往易导致幼儿受伤。相对于其他活动而言,运动场地较大且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因素较多,幼儿自控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使得运动相对而言较为“混乱”。由于缺乏常规,运动中因混乱导致器械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常规在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制定与执行应被重视。常规的内容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面:体育器械的拿放常规;体育器械的使用常规;熟悉并能依据教师的指令及手势及时作出反应,调节自己活动的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