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成员简介
带着问题意识完成诗歌单元的教学
带着问题意识完成诗歌单元的教学
——“笔落惊风雨”单元教学有感
一、问题缘起:
“笔落惊风雨”是必修四的一个诗歌单元,包括《氓》《离骚》《蜀道难》《登高》《琵琶行》《锦瑟》《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这10首诗歌。
从美学层面讲,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能够让我们徜徉在优美的王国里,但事实上,在我自己几年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板块的教学总是不容乐观,学生喜欢听你说书——讲讲李清照、杜甫的故事,但不喜欢自己说,更害怕考诗词鉴赏。
我们不可能像学生一样,去责怪高考让诗词变得无趣。那如何在教学中,既能兼顾乐趣,又能有效地涉及考点,我认为,问题意识非常重要。每节课,有“趣”点,但更要有知识点。
二、进入章节前要梳理的两个大问题
- 弄懂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之线(流派)
孔维《诗经的魅力——浅谈<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浅析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2、理清从《诗经》到“宋词”之线(脉络)
《诗经》——“楚辞”——“汉乐府”——文人五言诗——律诗绝句(近体诗)——宋词——元曲
三、《氓》和《离骚(节选)》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思考:我们为什么读“风骚”?
四、在每一篇文章,解决几个问题
1、《氓》
①导入,知识渗透,弄懂风雅颂
②文本解读,抓住赋比兴
“何为铺陈”——叙述相见相爱相思
“比喻体现在何处”——“斑鸠”与“桑树”的比喻意味
“推己及人的真情”——超乎常理的决绝
③抓住《诗经》现实主义传统来分析《氓》诗歌的意义。
2、《离骚》
①“香草美人”的象征意味
②《离骚》,为何有浓烈的“怨刺”意味——高贵的出身、诗人的敏感、政治家的气魄(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离骚(节选)》并讲)
③拓展:《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与南方文化气息
3、《蜀道难》
①诗歌技法:反复、用典、想象、夸张、衬托、烘托、动静、细节描写、比喻
②拓展:诗歌技巧赏析技法的练习
4、《登高》——意象、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
5、《琵琶行》——双线结构、跨越古今的共鸣
6、《锦瑟》——看“朦胧”(诗歌的多解性)、详解“用典”
7、《虞美人》——抽象之“愁”的具象写法
8、《蝶恋花》——婉约词与对婉约词的超越,
9、《雨霖铃》——点染技法
10、《声声慢》——“雁”串一生,叠词妙用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五、这一专题,对诗歌阅读答题的现实意义
1、熟知常考题材
送别怀人诗——《雨霖铃》
爱情闺怨诗——《蝶恋花》
羁旅思乡诗——《声声慢》
2、熟悉答题技巧:
技巧上、情感上、思想上的把握